博客年龄:17年8个月
访问:?
文章:356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斯普特尼克 职业:无年龄:20>30 位置:中国个性介绍: 闲人

一部没有嬉笑只有怒骂的影片——试析《鬼子来了》中的人物

分类:轨迹·影音 | 标签: 鬼子来了  
2007-03-07 03:09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 知道有《鬼子来了》这么个电影,自然是在很早以前,但是一直都没有过想看的念头,对于抗日影片,除了地道战、地雷战、小兵张嘎等老片子之外,觉得后来拍的实在乏善可陈,对这类片子很是失望。也许有些人会被“禁片”这个词所吸引,但我却缺乏这种爱好。不过既然瓜籽(肥瓜)说是个好片,我还是决定找来看看。看完之后,先不说好坏,的确是有些东西想说。在心里梳理一番,觉得自己这个茶壶口比较大,有些饺子还是能倒出来的,所以决定替办法完成这个写观后的作业。

    写之前先和肥瓜说一点,对于这个电影为什么会被禁,我同意Lee的一个观点,这是一部“愚民”的电影,这样的电影很难通过我党的审查制度,至于有没有我党形象,个人以为倒是并不太重要。(为了避免误会,再多说一句解释一下,我这里说的“愚民”这个词,重读应该在“民”上,做名词解,而不是一般用法中的动词)

    以上为常规性废话,下面是正文

 

    一如题目,在看完这个片子以后,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,在这部影片中,没有任何一个正面形象,无论是游击队(暂且这么认定,因为片子中没有交代),主角马三,“日本子”,国民党,以及出现在影片中的一群次要角色,身上都带有角色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劣根性。游击队刚愎,马三愚蠢,日本子残暴,国民党无情以及急于确立自身唯一正确性的不择手段

    游击队,把两个俘虏送到了马三家,并不是因为知道他有多高的抗日觉悟与热情,只是因为他家是半夜里唯一一个还点着灯的,而且不允许对方有任何拒绝的余地。一幅完全的高高在上的上帝姿态,只差说一句,“把他们交给你是对你的信任。”了。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、能力与处境,这种隐喻,非常容易的让人产生联想。可以说,导演借由游击队的做法,给了自诩一贯正确的人一记耳光。

    马三,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农民形象,善良、愚蠢且有些贪婪,对于被加诸在自己身上的不幸,没有更多的办法反抗,即缺乏必要的血性,也没有足够的智慧,对于困境只能逆来顺受,面临问题时,往往被一些表面的利益蒙蔽住眼睛。只有在当压迫或者伤害触及到生存的最底线时,才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,可是这种力量依然缺乏理性的控制,未必就能应用到正确的地方。

    日本子:一群和中国人完全不同的人,虽说他们的文化传承于中国,但却结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果实。我无法认定究竟是不人道的战争抹去了本来尚存的人性,还是本来就没有人性的“类人”,发动了不人道的战争,抑或两者兼而有之。不过这些并不是我在这里想要讨论的话题,因为不管怎么样,在这部《鬼子来了》里面,表现得只是一群丧失人性的“类人”

    国军:一如之前的游击队,认定自己的绝对正确,只是他们比游击队更多了一点,急于的确立自身的地位,接受投降,杀马三,以及吴大维那句略显兀突,却用意深刻的“只有国军才是投降日军唯一、合法的接受者”无不在暗示自身的正确与正当性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,影片结尾的国军和开头的游击队,是相互呼应,且一体两面的。借用《白鹿原》中朱大先生评价国共两党的那句话——“都不是君子”

    最后是一些群众演员,马三的同乡和一群围观民众,和马三有着相同的特性,那个磨豆腐的“神枪手”,成为油滑的象征;“刘爷”夸夸其谈;卖唱人,无耻的墙头草。

    哦,对了,片子里没有痛加鞭鞑的只有鱼儿和他爹,不过这两个人也是区别对待的,对于有着健全人格的鱼儿,影片还是赋予了她愚昧的特质,不过毕竟这是一部男人的电影,她出场的机会虽然不少,但分量却不重,唯一推动剧情的地方就是在维护马三,拒绝让他去杀人这一问题上,可是毫无疑问,她的这种做法,无疑也是后来悲惨结局的原因之一(妄加揣测一下,姜文多少有些大男子主义,他并不认为女人对世事负有责任,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容忍了女人的愚昧)。剩下一个鱼儿的爹,一个疯疯癫癫,瘫痪在床的老汉,是影片中唯一一个没有赋予负面性格的人,只是可惜,他是一个半疯,这同样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隐喻:疯狂还是理智,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从表面现象中就可以判断的出的。

    如果说这个片子中真的有草根英雄的话,那个人并不是因为在日本投降后向他们抡起斧头而掉了脑袋的马三,而是那个在村里向鬼子放了唯一一枪的疯老汉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7-03-07 03:18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